一高一矮,一壯一小,有機間作田裡的茭白筍跟空心菜就像「王哥」與「柳哥」一樣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開發有機間作栽培模式,在有機水田裡同時種空心菜與茭白筍,農友既採蕹、又收茭,獲利倍增又穩定。
花蓮場多年來積極研發有機栽培技術,希望提升有機栽培效益讓有機農友增加收益。近年該場推廣有機茭白筍於三星鄉行健村等地種植,不但成功增加有機農產品項,更使合作農友茭白筍單價從每公斤不到100元倍增至200元以上。
花蓮場表示,雖然推廣有機茭白筍種植讓農友獲利提高,但茭白筍一年只有一作,種植半年以上才能收成,且生育後期正值颱風季節,容易遭受天然災害蒙受損失。因此該場開發茭白筍與空心菜間作的有機生產模式,在茭白筍田中種植同樣適合水生栽培的大葉種空心菜,只要一個多月就可採收,而且每個月都可採收一次,除可分散颱風讓茭白筍農血本無歸的風險,也讓有機田獲利更高更穩定。這樣一高一矮,一壯一小的搭配,正像臺灣60年代家喻戶曉的「王哥」與「柳哥」影劇角色,兩者雖然外型極端,卻又緊密相依,不但大幅增加有機田收益,也讓田區景像更加生動。
花蓮場指出,有機間作可讓目前提倡的食農教育與農村休閒更加緊密結合,以前茭白筍田只能在秋季採收期辦活動,間作空心菜後,活動可維持半年以上。而且經由初步觀察,有機茭白筍田間作空心菜,田裡生態相更加豐富,蛙類、昆蟲等種類數量有增加的趨勢,明顯提升有機田趣味性及生態價值。
在花蓮場輔導之下,這兩年開始在有機茭白筍田間作空心菜的農友蕭淑嫻表示:「前幾年花蓮場輔導我們種有機茭白筍,收入就不錯,現在同時種茭白筍跟空心菜,一塊田收兩種菜,收入比以前又更高,真是太棒了」。蕭淑嫻開心的說:「去年宜蘭接連來兩個強颱,附近的茭白筍田收成很差,還好我們田裡有機空心菜從初夏就開始採收,所以影響小多了」。
花蓮場表示,該場將持續開發各種合適的有機間作模式,並針對生產及生態等效益進行評估。期望發展出讓有機農友獲利更高,對環境更加友善的新型態有機農法。
「間作」小檔案:在同一塊農地上,同時種植兩種以上的農作物,稱為間作。間作栽培的優點,包含:1.選擇高矮不同的農作物間作,可提高光線利用效率,充分利用空間。2.選擇適合的農作物搭配間作,可以增加農地利用效率,增加單位面積農作物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