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稻熱病已現蹤!花蓮場籲請稻農加強防治
刊登日:108-03-06 點閱:3117
玉里地區部分年前插秧稻田已開始發生稻熱病
近日連續降雨且溫差大,稻株對病蟲害的抵抗力降低,感染葉稻熱病的風險也隨之增加。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發現玉里等地稻田葉稻熱病已開始零星發生,尤其近山地區濕度較高更易發病,籲請農友特別注意相關病害防治工作。
稻熱病有「稻瘟」之稱,感染初期於葉面上先形成褐色或暗綠色小斑點,逐漸擴大成紡錘形,此時病斑邊緣呈赤褐色周圍帶有黃暈,中間呈灰白色,嚴重時葉片枯萎或全株枯死。
有關稻熱病之整合性防治措施,該場建議如下:
1.當秧砧(註:農友插秧剩下的秧苗欉,置於田中做為補秧備用)稻苗葉片出現葉稻熱病感染型病斑,約七至十天後本田將開始罹病。因此該場建議農民儘速移除罹病秧砧,減少稻熱病的初次感染源。
2.需注意配合氣溫調節水深。若遇低溫,水溫降低,此時田水應加深以保溫;若天氣持續高溫,則採行放流灌溉或於上午十時排水,到下午四時再加灌溉水,以防水溫過高傷害稻株。
3.在肥培管理上應注意三要素之配合,切勿施用過多氮肥,以免加劇本病蔓延;如已發現稻熱病發生,則應停施氮肥。
4.慣行農法可使用預防性藥劑,如插秧後一個月可施6%撲殺熱粒劑,每公頃用藥三十公斤,田間應保持三至五公分水位,持續四至五天,若發現初期病斑時,防治藥劑可選用亞賜圃乳劑、嘉賜三賽唑可濕性粉劑、加普胺水懸劑或護粒松乳劑等推薦用藥,並提醒農友選購農藥時記得索取購藥證明方有保障。
5.施行有機栽培的農友建議可於插秧後一個月開始施用亞磷酸1,000倍等,每7天施用一次,連續2-3次,以誘導抗病降低病害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