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苗場新開發的絲瓜雜交組合具極佳的耐病性,圖為絲瓜嫁接苗的果實表現情形
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為解決因絲瓜萎凋病所造成的生產困境,選育具優良生長勢且抗病的絲瓜品系,經多年篩選評估與純化,選出極具潛力的4個抗病表現優異的根砧品系(111、157、153及A),並完成三個抗病雜交組合(LH20、LH27及LH29),經接種絲瓜萎凋病病菌抗病檢定,均展現良好抗病表現。相較於市售的「S」絲瓜品種(罹病度99%)和作為葫蘆科蔬菜嫁接用的絲瓜根砧品種「D」(罹病度87%),種苗場新開發的絲瓜雜交組合表現出極佳的耐病性,罹病度介於0%~2%。此外,這些雜交組合屬於圓筒絲瓜類型,也展現出良好的嫁接親和性,可降低設施栽培中因絲瓜萎凋病所造成的損失,並維持絲瓜的果品品質與產量,強化絲瓜產業的競爭力,極具推廣價值。
種苗場表示,絲瓜(Luffa spp.)可分為圓筒絲瓜(Luffa cylindrica Roemer.)與稜角絲瓜(Luffa acutangula Roxb.),其中圓筒絲瓜為臺灣常見的夏季果菜,為葫蘆科(Cucurbitaceae)一年生草本植物,富含膳食纖維、水分、維生素C、維生素B及多種礦物質,且具低熱量等優點。此外,絲瓜果實老化曬乾後,可製成絲瓜絡,可做為洗滌刷布;絲瓜枝頭亦可收取絲瓜水,具多元價值。
近年因氣候變遷與栽培環境惡化,對我國果菜生產產業造成不小損失,農民為穩定收益,透過設施栽培已成為重要的生產模式。然而,在設施生產缺少水旱田輪作下,導致土壤病害問題日趨嚴重,其中又以萎凋病(Fusarium wilt)危害最大,採收期間該病害感染植株後會快速缺水萎凋,使果品嚴重劣化與產量嚴重減損,導致農民一無所獲。因此,若能透過嫁接技術應用,改善絲瓜萎凋病等土傳病害問題,為根砧品種選育的重要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