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四代詹承霖回家走出自己的路
刊登日:110-02-25  點閱:2326
台南東山第四代蜂農詹承霖

台南東山第四代蜂農詹承霖

       來自臺南東山—蜂和小鎮的詹承霖,今年四十歲的詹承霖是蜂農第四代,回家接手養蜂事業已經十餘年。

       詹承霖及妻子王惠珊在臺南東山及白河一帶養蜂,擁有200多個蜂箱,家中自曾祖父開始便以養蜂維生,家族養蜂時間將近百年,詹承霖從小跟著家人養蜂,假日會幫家裡賣蜂蜜,「賣蜂蜜的時候最常被問:『你家蜂蜜跟別人有什麼不一樣?』被問到後來,我才決定回家研究。」

從蜂蜜儲存桶開始改變,細分不同花期的蜂蜜滋味

       過去是業務員的詹承霖,開始回家養蜂後,非常積極地到處去上課,從農改場到請教同業,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而在摸索一段時間後,他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然而在執行上開始與家人有了衝突。「所有農二代都會面臨這個問題,因為爸爸媽媽有過去的習慣和做法。」

       「爸媽會唸,但我就是堅持自己的做法,做出成績給他們看,他們就會放心了。」近期他還去參加蜂蜜評鑑的培訓、取得品蜜師的資格,詹承霖第一個突破在於蜂蜜儲存桶,「以前沒有食品污染的觀念,家裡用的是烤漆鐵桶儲存蜂蜜,我認為這樣會影響蜂蜜品質,所以改成用白鐵桶。」他使用一段時間後也發現,兩者的蜂蜜味道差很多,白鐵桶更能有效保存蜂蜜風味。

       第二項改變則是包裝,詹承霖表示,家裡以前賣蜂蜜是以塑膠桶販售,每一桶蜂蜜的味道都一樣,但自己開始養蜂後,發現同一個月、同一個地區,每次採回來的蜜,香氣及風味都不同,因此決定將不同花蜜品項再細分,「例如龍眼蜜,就會有前期、中期和自然熟成的三款。」

       「農作物、植物每年都會因為氣候變化,生長狀況有所不同,蜂蜜當然也不可能年年都一樣。」詹承霖及妻子王惠珊表示,剛開始賣蜂蜜時,有時候會接到來客詢問為何這個月買的蜂蜜,滋味和去年的不同,以前會擔心,現在覺得這是大自然的正常現象,因此會反過來向客人仔細詢問品嚐情形、解釋風味不同的原因。

「養蜂沒什麼秘訣,就是要夠會閃農藥」

       除了改變盛裝容器及包裝,詹承霖和父母最大不同之處在於不做跨縣市的牧蜂,「養蜂沒什麼秘訣,就是要夠會『閃農藥』,現在和以前的環境非常不同,蜜蜂非常容易中毒,有時候中毒還會把毒帶回蜂箱。」他尋找安全的環境,固定放蜂,也減少與其他人搶蜜、來回遷移的疲勞。

       「放蜂要注意周圍五公里的環境,農藥、一般公園除草劑可能都會讓蜜蜂中毒。」詹承霖表示,現在農藥品項多元,蜜蜂採蜜過程中吸入接觸型藥品會死亡,但部分藥品對蜜蜂的影響是長效性。「蜜蜂在外面死掉,蜂箱一段時間可以孵出新的工蜂來遞補,但長效型藥品如果被帶回蜂巢,蜂群會被感染、剛出生的幼蜂會死亡,時間久了,蜂巢會崩解!

資料來源: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33509/

回上一頁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