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彥佐(左)努力讓梅山老欉蓮霧發光發熱,吸引不少熟客光顧。(圖片提供/林彥佐)
「我們嘉義梅山很多蓮霧樹都是百年老樹、超級老欉,全臺只有這裡有,回家後也是想推廣這裡的蓮霧。」2013年,林彥佐返「嘉」從農,從一位原本替父母分擔勞務的小助手,慢慢累積田間經驗,現在已搖身一變成為剪枝、施肥、病蟲害防治樣樣到位的專業生產者。同時,他以「ㄚ佐果鋪」為品牌,希望讓更多人知道,臺灣除了屏東出產甜美多汁的蓮霧,其實嘉義梅山的老欉群樹間,也有一片在地的蓮霧光景。
「明明這裡很早就有生產蓮霧,為什麼大家都只覺得高屏地區有蓮霧呢?」林彥佐自問。他解釋,梅山的海拔高,溫度適合蓮霧生長,且產期與高屏地區錯開,並不會互相影響,「梅山的蓮霧在春天開花、六或七月採收,而且分批結果來調度採收期。」他希望以此為利基,讓蓮霧品牌走得出去。
承接家業的他雖有一定基礎,但仍自許要時時突破,「要增加新的知識就是要去上課!」林彥佐舉例,露天栽培的蓮霧最擔憂氣候變化過大,好比山區的午後雷陣雨容易導致裂果;若早上高溫、下午雷雨,環境高溫多濕,病蟲害傳播則會更嚴重,「所以我也到改良場上氣候變遷的課,學著如何因應。」同時,他也邀請蓮霧相關發展協會的專業人員為在地農友上課,精進栽培技術的腳步從不停歇。
「到農民學院時,認識滿多在地種蓮霧、想學新東西的人!」他說,透過認識同儕互相砥礪,他也加入青年農民組織,與同行有更多深度交流、累積田間管理經驗,從每個階段的細節謹慎照看、不怕「厚工」(指費工),希望每年都生產出高級且品質更佳的蓮霧。
目前,他們的蓮霧依照顏色、大小、果形等標準,可區分到三、四級,且採收時著重田間經驗,「喜歡有甜份就要留熟,但過熟容易裂果,裂果價格就會差一半,甚至一半以上都有可能。」而他們的蓮霧除了供應至拍賣市場,也可走出口一途,「蓮霧比較不會敗市,就是因為有外銷管道。」林彥佐進一步說,目前也得更掌握外銷品質的控管,「例如要掌握八分熟時採收,比較耐儲存、適合外銷運輸。」同時,他們期望能拓展出新通路、媒合更多外銷廠商,協助在地農民外銷蓮霧,讓銷售模式更加穩定。
未來,林彥佐希望能持續鞏固梅山蓮霧品質,逐漸更上一層樓,讓梅山老欉的甜美果實能被更多人看見,也讓人們支持臺灣在地蓮霧時,能有另一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