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山農場陳祥介 友善栽培「果」然好
刊登日:107-12-17  點閱:3272
陳祥介採友善栽培,除了出產鮮果,也發展各類加工品,頗獲好評。(圖片提供/陳祥介)

陳祥介採友善栽培,除了出產鮮果,也發展各類加工品,頗獲好評。(圖片提供/陳祥介)

  好山好水好空氣的花東地區,常吸引懷抱友善耕作的農友前來耕耘打拚;而這塊常被稱為「臺灣的後山」的淨土上,有座「後山農場」,農友陳祥介承接父親的土地和農技,努力轉型為無毒栽培、友善耕作,不只讓農人的工作環境更健康,農作、土地及環境也得以邁向永續。

  位於臺東縣卑南鄉的後山農場占地約3.5公頃,陳祥介主要耕種各一公頃的紅龍果及檸檬。「一直都有在家裡幫忙,退伍後出去工作,在工廠裡面很辛苦,也不是很快樂,家人又把我找回來。」他回憶,14年前初返鄉時,種的是爸爸園子裡原有的釋迦,後來又有一塊荖葉園;然而,釋迦老樹產值低,而臺東一帶盛行種植的荖葉則有缺工問題,後來才將主力放在四季檸檬及紅龍果。

  「檸檬品種是優利卡,果皮會從綠轉成黃色的,國外喜歡黃皮,吃起來微酸,又帶一點微甜;臺灣人比較喜歡綠皮,這時候吃起來的香味比較野。」陳祥介解釋,此品種因容易全年開花結果,所以又被稱作「四季檸檬」。現在,他的果園裡,一排排檸檬樹茂盛翠綠,彷彿是一座垂滿酸甜果物的小森林;同時,也因後山農場採「草生栽培」,因此樹下遍布綠意盎然的草地,且草樹共生後,土壤保水度增加、果樹茁壯而結實累累。

  「種出來的水果不一定都要鮮食,而格外品丟在田裡也都是一種浪費。」因此,陳祥介除了直賣鮮果,也嘗試製成加工品。「檸檬剛開始做無毒時,因為賣相很差、沒人要,只能榨汁和做成果乾。」他提起投入加工的之初,靠著「google大神」廣蒐資料,「今年花蓮改良場還有小農加工課程,想看看技術能不能再精進。」此外,他也與鄰近的臺東大學育成中心合作討論紅龍果加工品,「像紅龍果要疏花,花都變成廢棄物要丟掉,很可惜。」期待透過不一樣的激盪,讓好果物也有變身的機會。

  現在,他賣得最好的則是較少人嘗試的檸檬鹽,料理時可去魚或肉品的腥味,「那時跟朋友聊天,談到日本在做紫蘇鹽,就想說檸檬可不可以試試看。」他笑說,製作前先將檸檬烘乾、磨粉,再與鹽巴調配,聽似簡單,但比例卻相當難調,反覆試了好幾次才成功。

  陳祥介說,從農幾年以來,讓他最有成就感的就是「生態顧得不錯」!透過友善耕作、草生栽培等農法盡量維持田間平衡,如今,農場裡常可見到雉雞穿梭、鳥類築巢、小蛇寄居。「務農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順順的做下去就OK了!」談起未來,他踏實地說,繼續學習、思考,也和地方農友互相交流,讓後山農場能持續健壯、成長,不只增加收益,也在更永續的環境裡種出更優質的農產。

 
回上一頁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