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家華透過加工讓農業加值,做出自有品牌
「青農面對最大的問題就是資源不足」,金山汪汪地瓜園老闆賴家華直言,他所指的資源涵蓋人才、機具、土地等。以自己的例子,他建議有心從農的人,找出自己的優勢,把優勢放大、缺點極小化,千萬不要看到別人做什麼就跟進。
取得農地對身為農二代的賴家華來說,不會有太大問題,除了家中原本自有的地,再向左鄰右舍租土地。賴家華說,農民租地看的不是租金多少,而是「你爸爸是誰?」但他也說,如果想要申請相關補助,要簽書面租約就沒有辦法。農地出租因為歷史因素,農民基本上大多不願意簽租約。
六、七年前賴家華離開電子業主管的工作,和弟弟、妹妹回家鄉從農,賴家華說,一定會有來自長輩、親友甚至左鄰右舍的壓力,長輩會覺得栽培他們讀書,最後卻回來種田,那還念書幹嘛?他有感而發說,下定決心回去,就要做起來,因為不只家中長輩,來自整個社區的壓力在,做得好或不好,大家都會關心,即使出於善意,也會變成壓力。
金山的自然條件讓當地種出來的地瓜鬆軟綿密,成為知名特產,賴家華的爸媽也是靠著種地瓜養大三個孩子,他和弟妹回家接手地瓜田,面對的問題不只農作。他指出,金山的氣候、耕地等條件都不利發展經濟規模,也因此他剛回去從農的前兩年,來自農業的年收入僅約二三十萬元,他還得靠著農閒時兼差才能填補家用。於是他開始試著發展農業加值,從農村體驗、食農教育到農產品加工銷售,每個面向都有其專業知識(know how),靠得是不斷的摸索修正。
賴家華舉例,像是有幼兒園來校外教學,老師建議他們跟小孩互動,要先吸引目光,他一開始提供餅乾糖果,但老師說很多家長無法接受零食,他修正後利用場地的優勢,準備小瓶泡泡水,讓孩子們可以跑跑跳跳。還有,他提到,對孩子們的說話方式,也跟對大人說話方式不同,這部分他們就靠著收看東森幼幼台的節目模仿練習。其他像是DIY活動規劃,烤地瓜如何搭配湯品等,一步步慢慢累積經驗。
金山的農地破碎,但地瓜知名度高,賴家華也思考如何透過加工讓農業加值,甚至做出自有品牌。看到日本知名的薯條三兄弟,讓他動念把地瓜做成薯條。他說,前期找外面工廠加工,須有一定的產量;生產之後要行銷販售,光是包裝和包材就要一、二十萬元;要賣到通路還要抽成,最後卻只賺一點點,很難說服長輩這樣的投資是值得的,只能靠時間證明。後來這項產品到現在賣了八年,持續穩定銷售,讓汪汪園在地瓜產季以外的時間也能有固定收入。
賴家華坦言,他身邊認識有負債的青農不少,建議政府不能一味鼓勵從農,要先幫有意從農的青年透過SWOT分析,找出適合的從農方向;最重要的,也不要一直鼓勵借貸,而應該著重在專業知識的養成。他舉例,農業金庫核貸過程中,應該要求提出完整的營運計劃書,經過專業業師審核完才借錢,這樣也才能幫助青農好好站穩腳步。一百位青農來借貸,九十九位之後靠自己還得起,這才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