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蜂人劉康祥,十年換來頭等獎甜蜜滋味
刊登日:105-08-16  點閱:9762
劉康祥放棄喜愛的廚師工作,與妻子一同回鄉打拚(圖片來源:劉康祥提供)

劉康祥放棄喜愛的廚師工作,與妻子一同回鄉打拚(圖片來源:劉康祥提供)

  因為愛喝蜂蜜,原本開寵物店的劉得鈾嘗試養了兩箱蜜蜂,從興趣養成正職,最後創辦登順養蜂園,一轉眼十幾年過去,隨著年紀增長,劉得鈾的習慣性痛風成了養蜂時的阻礙,不想讓父親努力已久養蜂事業失傳,身為七年級生的兒子劉康祥拋下原本自己喜歡的廚師生涯,回到家鄉,接手父親的蜂園,也贏來自己意想不到的榮耀。

逐花而居的養蜂生活

  當初要回來學養蜂,劉康祥倒不覺得辛苦,只是很怕被蜜蜂叮,所以他都盡量離蜂箱遠遠的,但為了養蜂,最後也只得咬緊牙根、硬著頭皮,慢慢跟蜜蜂親近。最慘的一次是他車禍出院後,因為身上的氣味變陌生,家裡的蜜蜂一次湧上叮他,要暈眩前他趕緊撐住旁邊的大樹,待暈眩稍緩後,忍著痛將身上4、50針蜂針一針一針拔起,雖然被叮很痛,但更心痛的是這4、50隻蜜蜂就此陣亡。

  養蜂是完全看天吃飯的,劉康祥接手後最難忘的事,就是前幾年北部6月11日的夜間突然而來的豪大雨,水淹進蜂場,近百箱的蜂箱就這樣被大水沖走,心血幾乎毀於一旦。

  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養蜂人則逐花而居,哪裡有花,哪裡去!從三月初的柑橘花、荔枝花開,到四月底的龍眼花開,劉康祥就開著車載著蜂箱,一路從台灣南部到中部帶著蜂箱追逐花群,最後再回到家鄉中壢,採收以咸豐草為主一年四季都有的百花蜜。

  好的蜜源、好的環境,是蜂蜜好壞最主要的關鍵,對劉康祥來說,養蜂最難的不是帶著蜜蜂跑來跑去,也不是在深夜中開車將蜂箱移轉場地,而是租借放蜂場地。沒有了好蜜源跟場地,蜜蜂就難有好表現,而通常劉康祥認為的好地點,卻只有10%的地主點頭答應租借場地擺蜂箱。

十年磨一劍 連續三年摘下頭等獎

  頂著豔陽高照36度的高溫下,劉康祥開著車去山上繞,看看花開的程度,決定蜜蜂老闆們工作的地點,就這樣與蜂為伍十年,辛苦終於有了豐收的成果。劉康祥從2012年開始,連續在2014、2015年贏得全國蜂蜜評鑑的頭等獎!十年前那個怕被蜜蜂叮的傻小子,成了鍍金的冠軍蜂農,也是他最大的成就感來源。

  有人問他產出好蜂蜜的訣竅?劉康祥說:「好的蜜源、區域好的環境,採收天數,對蜂蜜品質影響很大。好的環境,例如說龍眼蜜廠主要在高雄內門地區,這裡無環境污染、沒有農藥殘留問題,山區泉水充沛,氣候恰到好處,不會太熱也不會太冷,蜜蜂所採集的龍眼花花蜜營養價值、香氣、色澤、口感自然都更勝一籌。有了好蜂蜜,採收天數也得看氣候,每年四月開始是為期一個半月的年度採蜜大季,以今年氣候約6~8天採一次,還要看蜂蜜的含水量及熟成度,蜜蜂採收回來3天左右的蜂蜜含水量高,香氣會比較淡,等到第5、6天以後蜂蜜含水量減,香氣、稠度跟營養都會濃縮,所以得有耐心等,不能太密集採收,這樣營養跟口感都會變差。」

  此外,還得養對蜂!台灣目前是最受歡迎的品種──義大利蜂為主,但光義大利蜂就有7、8種品種,有的鍾情單一花源,有的什麼花蜜都願意採,有的適合長途飛行翻山越嶺也沒問題,有的卻只能在平地採蜜,有的蜂種適合授粉,得針對不同蜂性,做最好的安排,才能讓蜜蜂發揮最大的功效。

精益求精 讓蜂蜜變時尚

  劉康祥在養蜂路上並不寂寞,因為有好牽手一起幫忙!看著老公劉康祥養蜂,幾年後廖錦涵決定幫丈夫一起經營養蜂園,甚至還去深入研究養蜂技術及花種等,除了幫忙採蜜,平常還得負責開發販售蜂蜜的通路,甚至行銷宣傳、為老品牌換上新包裝,也是老婆大人一手包辦。

  因應現在由大家庭走向小家庭與上班族講求便利的需求,夫妻倆從裝蜂蜜的傳統大桶塑膠桶販售,改走小玻璃瓶裝的精緻禮盒,讓蜂蜜外觀變得時尚起來。此外,劉康祥還針對上班族或旅行者,推出隨手包組合,以蜂蜜取代糖水飲料為訴求,讓人即使在外也能喝得健康安心不怕胖,更加輕鬆便利享受蜂蜜的好滋味!他甚至還研發蜂蜜發酵玉荷苞即飲醋,採古法甕藏式靜置對流釀造法、以蜂蜜發酵所製造的全程式發酵做為基底醋,試圖找出蜂蜜的更多可能。

  在劉康祥手上,蜂蜜不只是蜂蜜,更代表一種吃得安心的食尚態度。

回上一頁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