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永忠特殊技能-雜草連根拔起
臺東縣達仁鄉安朔村不僅環境清幽,擁有原始的自然生態,更保存許多在地特色文化及作物種源。安朔部落青年樊永忠一身排灣族傳統服飾,赤腳踩在家鄉的土地上,頭頂著大太陽,辛勤的在田間工作。雖然知道做農辛苦,但他卻覺得心中格外安穩踏實。樊永忠退伍後考取公職,原於成功鎮公所擔任辦事員,後因父親重病而決定辭去工作,回到部落照顧父親。一開始在部落做雜貨店小生意,也養過雞,一直找不到生活的重心,對於未來方向感到徬徨,於是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涯規劃,想為家鄉部落做些有意義的事情。他觀察到近年來因部落人力外流嚴重,留下許多閒置且荒廢已久的農田,覺得十分可惜,便決定肩負起活絡部落農產業的重責大任。
雖胸懷大志,富有滿腔熱血,但完全沒有農業基礎的他,當一開始決定投入農業時,便發現困難重重。為充實相關農業知識,樊永忠報名農民學院訓練課程,參加相關講習會,並前往農場實習技術交流與累積實力。樊永忠想種植老祖先的作物,因而選擇臺灣藜。為傳承祖先的農業技術及方法,以有機栽培方式管理,細心的他總是一大早就前往田區巡田,彎下腰來除草,時而觀察植株的生長情形,可以看出他對於這片土地及作物的愛惜及呵護。於從農期間樊永忠面臨不少困難,如田區灌溉設施不足,大幅影響臺灣藜的收成,為此他向相關單位申請引水灌溉系統補助,以解決田間乾旱的問題。樊永忠總是秉持不認輸、正面的態度去克服難關。他說:「我的風格就是且戰且走吧,遇到逆境時不放棄,逐一將困難排除。」也因為他的努力與堅持,田間的臺灣藜越來越茂盛,彷彿在回應著樊永忠所付出的一切,並將有所結果-繽紛多彩的臺灣藜填滿部落,賦予部落全新的生命力。
樊永忠於民國106年獲選為百大青農,藉由專業的輔導諮詢陪伴師,協助其經營管理方面遭遇的問題,並提升栽培技術。田區現在除了臺灣藜之外,同時兼種植原生種小米,未來他規劃將部落在地、古老的作物逐一復耕,發揚部落傳統作物,打造一個多元且獨特的生產區,同時創造友善的生態環境。除了作物生產外,樊永忠也是阿朗壹古道的解說員,時常赤腳行走於古道中,帶領遊客體驗原始淨土純樸之美,為讓遊客能品嘗在地特色風味餐,認識臺灣藜及小米的營養價值,未來將設計更多元的農業休閒遊程供遊客體驗。目前部落人口外流、人力老化的困境顯現,他更希望創造就業機會,吸引更多青年回到部落加入農業行列,眾人齊心努力,活絡安朔部落。
樊永忠不斷強調,他只想做個快樂的農夫,留在部落與青年朋友共同奮鬥成長,但想要達到預期的目標,還是得付出努力。相信一步一腳印,穩扎穩打,必定能找到自己心目中夢想的那畝田。
訊息來源:臺東區農業改良場/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