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產自銷不嫌累,立暉香菇農場呂佩紋
刊登日:105-11-22  點閱:10623
呂佩紋與香菇合照

呂佩紋與香菇合照

  百貨業,彎腰敬禮是基本禮儀;在菇寮,彎腰也是養菇的必要條件,只是對象從顧客變成了香菇。2011年呂佩紋卸下百貨客服一職,回到新社菇寮參與較簡單上手的菇事,返鄉後雖然嘴上說要留在家裡種菇,但實際操作經驗不足,前幾年先到哥哥的菇園幫忙、跟著奶奶跑零售,自己也到農民學院進修菇類栽培管理,對香菇產業進行各面向的瞭解及學習,香菇是高成本產業,投入後不可以輕言放棄,呂佩紋用行動證明養菇的決心。2013年終於獲得家人的認同,並有弟弟呂政德的加入增加士氣,考量現有設備易影響產量與品質,決定先做環境大整修,並改用可溫控的烘烤設備提升品質。

  2014年菇場正式由姊弟倆接手後,首先要面對的考驗,就是持續變動的環境因素,常影響著香菇生長與烘烤的品質。香菇是活的,含水量受環境影響很大,採收後必須快速送進低溫2-3度的冷藏室保鮮;若烘烤的時間不足或保存方式不當,會呼吸的乾香菇就會像海綿不斷吸收空氣裡的溼氣,造成香菇變質。點滴的眉角使姊弟倆整天被香菇追著跑,早上鮮採香菇、分級,低溫冷藏、進烤箱,下午接著整理前一天烤好的香菇再次手動分級,包裝,出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與調整,終於完美的將13公斤的濕香菇烘烤後成1公斤的乾香菇。高品質的香菇得來不易,鮮香菇首重保鮮;而乾香菇首重保存,都是必須要教育消費者的知識。經過前三年的磨合與學習,在第一批香菇收成時,呂佩紋姊弟倆可是興奮地從凌晨四點多,一路馬不停蹄的採收到半夜還樂此不疲。

  以冬季香菇為主的立暉香菇農場生產面積約有六分地,2016年規模將拓展至一甲,生產香菇的流程從11月進菇包開始,養菌約四個月,隔年2~3月「刺激生長」,採收期約在2月底至6月,期間僅給予水分,不斷重複巡園,只要發現菇包受到感染便直接移除,杜絕壞菌產生。考量氣候暖化,菇寮裡長期潮濕陰暗,容易孳生蚊蟲,待7月菇包清除後,呂佩紋堅持菇寮必須全面消毒及大掃除,以強力水柱徹底清洗菇寮每個角落,提供乾淨的環境也較不易成為病蟲害的溫床,間接提升香菇的良率與品質。回憶爺爺民國65年因經濟考量向日本教授學習太空包種菇時,沒有前人請教,屢種屢敗,一氣之下把菇包當沙包奮力丟在地上,沒想到一周後卻一一長出香菇來,才發現種菇必須喚醒菇菌,不同時期需要不同的刺激,除了拍打外也上下翻轉刺激生長,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香菇就是要「驚菌刺激」,才可順利生長。

  平日親自照顧香菇,假日跑市集自產自銷也不嫌累,呂佩紋樂於面對消費者不是為了打品牌,而是帶著願意為香菇品質負責任的心,客服背景的她,比一般農民更願意接受顧客的意見回饋,也認為獲得第一手資訊是調整生產的最佳機會,不只站在自己的立場解說生產過程、教育消費者,並做好售後服務,更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了解當前的消費習慣,盡可能客製化迎合消費需求。成果雖不是一兩天看的見,但將慢慢反應在客人的回購率跟忠誠度上,只要不斷的改進,就不容易被市場淘汰。呂佩紋表示當前許多年輕人願意投入農業是非常好的現象,但千萬別被美好的夢幻綠金報導所迷惑,必須找到自己投入產業的目標與堅持,多方學習確定自己適合再在踏入產業絕不嫌晚,而呂佩紋笑說自己的動力就是:「特愛吃香菇,堅持要把爺爺用心多時的香菇種子持續傳遞下去,更期望香菇菌種的技術可以提升整體產值,讓香菇成為平價的家常料理。」

 
回上一頁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