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意評正努力組織當地青農,希望能藉由資源共享、經驗傳授,降低有意從農人士的入行門檻
林意評是土生土長宜蘭三星人,第一份工作卻遠赴南非史瓦濟蘭,在成衣廠擔任特助,一年半後,他為了結婚回到台灣,日日埋頭工作,好不容易熬了十年,才又有機會回到土地的懷抱。回鄉務農的理由很簡單,「我喜歡大自然,很想在更遠離塵囂的地方生活。」
那時林意評厭倦了在桃園機場為了生鮮水果進出口報關業務的工作,必須配合航班時間過日夜顛倒的生活。因此,他選擇留職停薪半年,回到三星老家尋求其他機會。當他回鄉時,發現爸媽當年買下來、利用工作閒暇時間照顧的金棗園,已經隨著行健有機村發展,轉型成有機金棗園,卻因為不擅行銷販售,收成少時送人,但收成好時賤價賣出。例如三百斤的有機金棗,只以六百元為代價售給加工廠作蜜餞,連成本都無法收回。也因為目睹有機農民的困境,讓林意評決心要改變這樣的狀況。
「爸爸是公務員,媽媽是家庭主婦,過去種田只是為了自給自足,一直沒有特別管理,我也沒想過能以農為業。比起來,商業交易的買賣行為對我來說更有趣。」回到農村的這半年,林意評發現行銷與販售著專業,與耕種一樣重要,卻不被農民重視,導致優良有機農產品也賣不到合理價格,他下定決心就此返鄉定居,要成為能種能賣的專業農民。
等待林意評的困難不少,對於他要放棄百萬年薪改種田,不僅爸媽反對;由於他必須不斷掏出儲蓄,添購貨車、冷藏設備和工具,但在此同時,他的月收入僅有一萬多元,妻子為了維持經濟來源,只能留在桃園繼續工作,一家人分隔兩地過生活。
但林意評不氣餒,他運用過去的工作經驗與知識,擴增銷售可能,除了到市集擺攤,也在電子商務平台上架販售,並將耕地從一甲地慢慢擴大到三甲;同時與在地青農組織,聯合銷售,他的努力獲得回報,兩三年後,終於躍升為年收入破百萬的農民,「我自己設定的目標是年收入兩百萬,一家人可以團聚生活。」
林意評不諱言,對青農來說,土地取得、購買機械、建造倉庫、運送知識的學習都不容易,「最大的困難是資金,農業幾乎每種投資都要投入幾十萬、幾百萬,95%的青農連一年都撐不下去。」現在他正努力組織當地青農,希望能藉由資源共享、經驗傳授,打造「農教室」,降低農業的入行門檻。
另一個目標,是將農園轉型成休閒農場,增加農事體驗及環境教育,他希望能吸引更多親子踏入農村、走進田地,學習分辨友善農耕的差異與價值,讓孩子從採菜、挑菜、洗菜開始做起,一點一滴,用五感認識農業、了解農民的專業,讓農業和其他職業一樣,受人尊重、為人重視,而且是一門值得選擇的好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