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葉大蛻變,高雄農改場觀摩會推廣研發成果
鳳梨葉不再是農業廢棄物!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農改場」)於114年11月3日(週一)在屏東縣瑪家鄉銘泉生態休閒農場,舉辦「鳳梨纖維循環利用成果觀摩會」,展示鳳梨葉如何華麗變身為時尚編織材料與優質紙材,為農業剩餘資材的循環利用開啟新篇章。此次觀摩會由高雄農改場羅正宗場長主持,邀請到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吳佩珊教授分享天然纖維的設計與應用,以及農業...
鳳梨葉不再是農業廢棄物!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農改場」)於114年11月3日(週一)在屏東縣瑪家鄉銘泉生態休閒農場,舉辦「鳳梨纖維循環利用成果觀摩會」,展示鳳梨葉如何華麗變身為時尚編織材料與優質紙材,為農業剩餘資材的循環利用開啟新篇章。此次觀摩會由高雄農改場羅正宗場長主持,邀請到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吳佩珊教授分享天然纖維的設計與應用,以及農業...
桃園場金盞花萃取新技術 享美味也能補充葉黃素
現代人手機不離身,長時間盯著螢幕,眼睛疲勞已成常態。為了提供民眾更貼近日常的葉黃素攝取方式,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成功開發一項新技術,將金盞花中總類胡蘿蔔素及葉黃素等機能性成分萃取出來,應用於大眾喜愛的甜點餡料中,這項創新技術不僅為新竹縣尖石鄉那羅部落的金盞花產業注入新活力,更擴大其應用範圍,增加青農收益,讓消費者在享受美味的同時,輕鬆補充營養素。桃園場表示,葉黃素與...
現代人手機不離身,長時間盯著螢幕,眼睛疲勞已成常態。為了提供民眾更貼近日常的葉黃素攝取方式,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成功開發一項新技術,將金盞花中總類胡蘿蔔素及葉黃素等機能性成分萃取出來,應用於大眾喜愛的甜點餡料中,這項創新技術不僅為新竹縣尖石鄉那羅部落的金盞花產業注入新活力,更擴大其應用範圍,增加青農收益,讓消費者在享受美味的同時,輕鬆補充營養素。桃園場表示,葉黃素與...
牛轉乾坤~國產智農設備翻轉酪農產業提高競爭優勢
為解決臺灣農業面臨的氣候變遷、勞動力短缺及全球市場競爭等挑戰,農業部自106年推動智慧農業以來所產出的194項研發成果中,整合成13個智慧農業技術套組以因應不同場域需求。其中,「牛轉乾坤包」是針對乳牛產業所面臨之高溫熱緊迫與人力依賴等問題提出4項解方,協助酪農精準掌握乳牛健康與飼養環境數據,提升其產乳效率與品質,為國產酪農產業創造永續發展與競爭優勢。農業部表示,氣候變...
為解決臺灣農業面臨的氣候變遷、勞動力短缺及全球市場競爭等挑戰,農業部自106年推動智慧農業以來所產出的194項研發成果中,整合成13個智慧農業技術套組以因應不同場域需求。其中,「牛轉乾坤包」是針對乳牛產業所面臨之高溫熱緊迫與人力依賴等問題提出4項解方,協助酪農精準掌握乳牛健康與飼養環境數據,提升其產乳效率與品質,為國產酪農產業創造永續發展與競爭優勢。農業部表示,氣候變...
從廢棄到黃金:稻稈餵羊,打造永續新農業
隨著循環農業永續發展,農業副產物再利用成為環境友善新模式。農業部畜產試驗所(以下略稱畜試所)將稻作收割後剩下的稻稈資源化再利用,經過處理製成可長期保存的青貯料以及粒狀芻料,用於餵養牛羊等反芻動物,適口性佳,價格也相較進口草料低,不僅提升稻稈多元化應用,也減輕農民在稻作收成後的處理負擔及焚燒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畜試所黃振芳所長指出,臺灣的廢棄稻稈每年約有150萬公噸,是...
隨著循環農業永續發展,農業副產物再利用成為環境友善新模式。農業部畜產試驗所(以下略稱畜試所)將稻作收割後剩下的稻稈資源化再利用,經過處理製成可長期保存的青貯料以及粒狀芻料,用於餵養牛羊等反芻動物,適口性佳,價格也相較進口草料低,不僅提升稻稈多元化應用,也減輕農民在稻作收成後的處理負擔及焚燒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畜試所黃振芳所長指出,臺灣的廢棄稻稈每年約有150萬公噸,是...
守護絲瓜產業鏈 國產抗病絲瓜根砧新選擇
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為解決因絲瓜萎凋病所造成的生產困境,選育具優良生長勢且抗病的絲瓜品系,經多年篩選評估與純化,選出極具潛力的4個抗病表現優異的根砧品系(111、157、153及A),並完成三個抗病雜交組合(LH20、LH27及LH29),經接種絲瓜萎凋病病菌抗病檢定,均展現良好抗病表現。相較於市售的「S」絲瓜品種(罹病度99%)和作為葫蘆科蔬菜嫁接用的絲瓜根砧品種「...
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為解決因絲瓜萎凋病所造成的生產困境,選育具優良生長勢且抗病的絲瓜品系,經多年篩選評估與純化,選出極具潛力的4個抗病表現優異的根砧品系(111、157、153及A),並完成三個抗病雜交組合(LH20、LH27及LH29),經接種絲瓜萎凋病病菌抗病檢定,均展現良好抗病表現。相較於市售的「S」絲瓜品種(罹病度99%)和作為葫蘆科蔬菜嫁接用的絲瓜根砧品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