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場有機農業推動歷程與展望
2.有機農業研究中心設立及未來展望
3.有機農業之理念及國內外發展趨勢
4.有機農業及食農教育
5.有機農場規劃與經營管理概論
6.水稻有機栽培技術概論
7.本場碾米廠、實驗室及工廠實習(調製貯藏及米質分析、米食品嚐等)
8.果樹有機栽培技術概論(柑橘類)
9.果樹有機栽培技術概論(落葉類)
10.果樹有機整枝修剪繁殖實習(草生栽培、整枝修剪、肥料施用)
11.農業機械概論
12.農業機械操作、保養及維護實作
13.蔬菜有機栽培技術概論(山苦瓜)
14.蔬菜有機栽培技術概論(南瓜、番茄)
15.蔬菜有機田間種植與管理實習(南瓜、番茄)
16.雜糧有機栽培技術概論(大豆、花生、硬質玉米、樹豆)
17.雜糧有機作物田間種植與管理實習(大豆、樹豆)
18.機能作物有機栽培技術概論
19.機能作物有機種植與管理實習
20.有機農田雜草管理
21.有機栽培土壤管理及土肥肥力檢測概論
22.堆液肥特性、製作及施用實習
23.有機農作物病害辨識、生態與防治概論
24.有機農作物蟲害辨識、生態與防治概論
25.有機防治資材概論
26.有機農作物蟲害防治及資材製作實習
27.有機農產品採收後處理及包裝貯運概論
28.有機農產品加工概論
29.有機農產品加工實習(焙炒玄米茶)
30.植物營養與有機質肥料概論
31.國內有機農業法規政策及輔導措施
32.有機農產品驗證基準及程序
33.有機農產品行銷實務及政府資源取得分享
34.農產品生產成本收益分析
35.農民學院見習農場及農業經營準備金計畫介紹
36.專案農業貸款介紹
37.智慧農業田間監測系統的應用及未來發展
38.農來記介面操作介紹及農業經營管理應用
39.農務e把抓在農業生產應用
40.氣象預報分析於農業氣象防災的應用
41.產品碳足跡制度與概念
42.有機農場參訪研習及農場經營實務分享
43.學員分組農場見習
具有中華民國國籍者。
1.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
(1)具農民學院農業入門班結訓紀錄(若您在農民學院學員專區的「學習紀錄」中可查到的結訓紀錄就不需再上傳該課程結訓證書,請於上傳前先行「確認您的學習紀錄」),或其他農業訓練滿22小時之證明文件
(2)具農學校院(農漁畜科系)畢業證書。休閒、觀光相關科系畢業,得報名休閒類初階訓練班
(3)務農年資1年以上證明:佐證資料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包含「產銷班班員名冊」、「農保證明」、「農地自有或租用證明」、「僱主證明」及「農會正會員證明」等
2.報名者需主動檢附足供佐證符合參訓條件之文件資料及提供「學習動機與務農企劃書」,送經農民學院審查
3.「學習動機與務農企劃書」文件無法沿用,每次報名時皆需上傳一次,請報名者特別注意
4.為維護每位學員參與農民學院訓練課程之權益,農民學院於104年新增「每人每年參加各階層訓練總次數以4次為上限」規範,參訓次數計算不包含研習活動及線上學習課程,計算方式說明如下:(配合政策及措施所辦理之課程,如分群分眾班等專班類型課程,訓練總次數4次上限之規範,以網站公告之課程說明為準)
(1)每人每年參加各階層訓練總次數以4次為上限,同一學員依據當年度取得上課「正取」資格,計算上課次數,達4次上限者將無法再報名當年度其他訓練課程。(配合政策及措施所辦理之課程,「正取」資格4次上限之規範,以網站公告之課程說明為準)
(2)學員於「開課前」因故取消報名、未繳費、退費等情事,則該次報名不計入上課次數;避免影響下次報名權益,學員如報名獲正取資格通知後,確有因故無法參訓之情事,請即早完成取消報名與辦理退費作業,以免影響自身上課權益。
(3)學員於「開課後」無論任何原因造成無法上課,該次課程仍計入上課次數計算。
(4)如報名5班以上課程,在取得4次「正取」時即達4次上課上限,其他尚未獲得正取資格之課程,將自動列為「取消報名」。若於上課前取消報名正取其中1班,則回補1次參訓次數,但前述已列取消報名之課程,須於報名期間重新報名。
(5)敬請學員珍惜課程資源,審慎選擇報名之課程,以免影響自身上課權益。
花蓮農業改良場 林正木 03-852-1108分機 1960
1.訓練單位若有提供住宿,可於報名時提出申請,並於報到時另行繳交住宿費用。
2.農民學院各項農業訓練所需經費大部分由政府負擔,但為使資源作有效之利用及確保訓練成效,參訓學員應自付部分費用(各班所需自付經費詳如「農民學院」公告),相關經費用於膳雜費、實習材料費、教材費、保險費。
3.報名者需主動提供學習動機與務農企劃書,送經農民學院審查,方完成報名手續。
4.為響應環保節能,保護地球資源,參訓者請自備環保杯、環保餐具及資料袋;住宿者請自行攜帶盥洗用品,感謝您的配合。
1.響應環保請自行攜帶環保餐具水杯。
2.所提供之素食為方便素,選擇素食的學員請自行參酌。
3.本訓練班上課及用膳均屬團體活動,如個人身體不適請斟酌是否參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