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能基準代碼 | NAO7915-001v3 | ||||
---|---|---|---|---|---|
職能基準名稱 (擇一填寫) |
職類 | ||||
職業 | 茶葉感官品評人員 | ||||
所屬 類別 |
職類別 | 天然資源、食品與農業/農業經營 | 職類別代碼 | NAO | |
職業別 | 食品、飲料試味及分級人員 | 職業別代碼 | 7915 | ||
行業別 | 製造業/食品及飼品製造業 | 行業別代碼 | C0895 | ||
工作描述 | 依照品評標準流程完成茶葉評審準備作業後,再利用感官品評技術評鑑茶葉品質特點或依優劣進行分級品管,並處理品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或品質探討,進一步控管茶葉品質與精進改良技術,提升茶業經營與發展,並可傳授品評經驗,培訓與管理茶葉品評人員。 | ||||
基準級別 | 5 |
主要職責 | 工作任務 | 工作產出 | 行為指標 | 職能 級別 |
職能內涵 (K=knowledge 知識) |
職能內涵 (S=skills 技能) |
---|---|---|---|---|---|---|
T1 準備評茶作業 | T1.1 接收茶樣與編號 | O1.1.1 收樣紀錄表 | T1.1.1 能瞭解來樣的規格、茶葉品類、數量、包裝是否符合標準(要求),按統一格式進行樣品編號與登記,及依據茶類特性保管樣品避免變質,並記錄客戶要求與處理一般問題。 |
3 (初) | K01 食品(茶葉)包裝標示法規 K02 茶葉檢驗標準 K03 茶葉貯存知識 K04 茶葉品質變化原理概論 K05 茶業基礎概論 K06 食品安全衛生的茶葉標準、檢驗相關法規 |
S01 編號與紀錄 S02 茶葉貯存技術 SS12 問題解決 |
T1.2 取樣與編密碼 | O1.2.1 分包茶樣及編碼茶樣 | T1.2.1 從接收之茶樣中,協助抽取具代表性茶葉並協助編排密碼。 |
3 (初) | K07 茶葉取樣操作規範 K08 茶葉編碼與記錄方法 |
S04 茶葉取樣能力 S05 茶葉編碼能力 |
|
T1.3 控制品評環境與準備器具 | O1.3.1 評茶場地與器具及配置規劃書器具與環境維護紀錄 | T1.3.1 能夠根據人體狀態及氣候變化,做好品評環境色調、採光、雜音、溫度(約22~24℃)、濕度(RH 45~55%)等各項指標的調節和控制,且能根據不同的茶類,準備符合國際標準(ISO3103-1980)的品評杯、碗等器具,且按順序編碼,並持續維護評茶設施的清潔與環境衛生安全工作。 |
3 (初) | K09 標準茶葉評鑑環境條件知識 K10 標準茶葉評鑑作業流程 K11 人體狀態與感官靈敏度知識 |
S06 評鑑杯組擺放能力 S07 評鑑環境調控能力 |
|
T1.4 秤取茶量 | O1.4.1 取樣秤重 | T1.4.1 從取樣茶葉中,按密碼順序置於評茶盤中,準確且均勻的秤取3公克(符合國際標準ISO3103-1980),作為茶葉品質鑑定分級之用。 |
3 (初) | K12 茶葉秤樣及沖泡操作方法 | S08 茶葉秤樣及沖泡能力 | |
T1.5 沖泡茶葉 | O1.5.1 茶葉沖泡操作程序 | T1.5.1 將秤取的3公克(符合國際標準ISO3103-1980)茶葉置入審茶杯(容量150 c.c.),沖入沸水至滿杯,覆上杯蓋,靜置5~6分(條形5分鐘,球形6分鐘)後開湯,將審茶杯橫扣於審茶碗上,使茶湯流入審茶碗中。 |
3 (初) | K13 茶葉沖泡理論與原理 K12 茶葉秤樣及沖泡操作方法 |
S09 定速定量沖泡能力 S08 茶葉秤樣及沖泡能力 |
|
T2 鑑別茶葉品質 | T2.1 掌握茶葉品評方法 | O2.1.1 茶葉品評人 O2.1.2 員工作規劃表 O2.1.3 茶葉品評紀錄表 |
T2.1.1 能夠了解茶葉品評從辨識茶葉外觀、茶湯水色、聞香氣、嚐滋味至審視葉底的程序及操作方法 |
3 (初) | K10 標準茶葉評鑑作業流程 K14 茶葉感官品評方法 |
S10 茶葉感官品評技術(初級) |
T2.2 鑑定與分析茶葉等級 | O2.2.1 品評等級報告 O2.2.2 茶葉品質、特色鑑定報告 |
T2.2.1 利用茶葉感官品評方法,能夠簡易分辨茶葉類別(綠茶、包種茶、烏龍茶及紅茶等)。 |
3 (初) | K15 茶葉感官品評方法(基礎) K10 標準茶葉評鑑作業流程 K16 茶葉形色香味的變化及評鑑 K17 臺灣茶區分佈與品質特色 K18 茶樹栽培學基礎知識 K19 茶樹栽培環境因素對茶葉品質的影響 K20 茶葉製造基本知識 K21 不同發酵程度茶葉製造原理 K22 茶葉製造過程影響成茶品質因素 K01 食品(茶葉)包裝標示法規 K06 食品安全衛生的茶葉標準、檢驗相關法規 K23 茶葉風味品質描述分析 K24 環境因素對茶葉感官品評影響 |
SS02 分析推理 SS08 表達說服 SS11 問題分析 SS17 價值判斷 S10 茶葉感官品評技術(初級) S12 茶葉品質鑑定能力 S13 穩定評鑑能力 S14 爭議處理能力 S15 臺灣主要茶樹品種辨識能力 S16 茶園栽培管理技術(基礎/進階/高階) S17 茶葉製造技能(基本/高階) S18 茶葉烘焙技術 |
|
T3 改良技術與精進品質 | T3.1 改善品評方法和技術 | O3.1.1 品評技能分析報告 | T3.1.1 能夠以現有品評標準流程和指標為基礎,結合國內外茶葉品評的新方法新技術知識與產業趨勢發展,並持續改善各種茶類的品評方法和技術。 |
6 (特) | K14 茶葉感官品評方法 K10 標準茶葉評鑑作業流程 K14 茶葉感官品評方法 K10 標準茶葉評鑑作業流程 K25 茶葉品評發展趨勢 K11 人體狀態與感官靈敏度知識 |
SS11 問題分析 SS12 問題解決 S19 茶葉感官品評技術 S20 研發管理能力 S21 品質改善 |
T3.2 研究與設計茶葉品評室 | O3.2.1 品評室分析報告 O3.2.2 品評室設計規劃書 |
T3.2.1 能根據人體生理學知識,結合國際上感官分析實驗室的發展趨勢,研究品評人員處於最佳狀態的條件,設計出標準茶葉感官審評室。 |
6 (特) | K09 標準茶葉評鑑環境條件知識 K10 標準茶葉評鑑作業流程 K25 茶葉品評發展趨勢 K11 人體狀態與感官靈敏度知識 K24 環境因素對茶葉感官品評影響 |
SS11 問題分析 SS12 問題解決 S19 茶葉感官品評技術 S20 研發管理能力 S21 品質改善 |
|
T3.3 解析與改良技術和品質 | O3.3.1 茶樣缺失紀錄表 O3.3.2 茶樣品質改進建議書 O3.3.3 技術研發報告 |
T3.3.1 能針對不同茶樹品種或製造茶類,剖析影響茶葉品質的問題和因素,並能提出有效的品質改進辦法,解決與改良茶葉產製技術和開創新產品,提高茶葉品質與生產效益。 |
6 (特) | K17 臺灣茶區分佈與品質特色 K03 茶葉貯存知識 K13 茶葉沖泡理論與原理 K27 茶葉品質變化原理與控制 K19 茶樹栽培環境因素對茶葉品質的影響 K21 不同發酵程度茶葉製造原理 K22 茶葉製造過程影響成茶品質因素 K28 茶葉初級加工化學 K29 茶葉多元化加工化學 K30 茶湯化學 K31 茶藝沖泡與評鑑沖泡之比較 K32 茶葉衛生加工與危害管制 |
SS11 問題分析 SS12 問題解決 SS14 創新導向 S22 產製改進方法能力 S20 研發管理能力 S21 品質改善 S18 茶葉烘焙技術 S23 茶園栽培管理技術(進階/高階) S24 茶葉製造技術(進階/高階) |
|
T3.4 管制品質 | O3.4.1 品質管制規範/標準書 | T3.4.1 能瞭解國家茶葉產品品質及檢驗規範,並進一步參照訂定組織(單位)之茶葉品質標準(規範),以有效控管產品品質。 |
5 (高) | K33 茶葉檢驗規範與標準 K10 標準茶葉評鑑作業流程 K14 茶葉感官品評方法 K06 食品安全衛生的茶葉標準、檢驗相關法規 K34 食品茶葉標準法規 |
SS09 品質導向 SS16 溝通 SS23 辭彙編撰能力 S19 茶葉感官品評技術 |
|
T4 經營管理與行銷茶產業 | T4.1 掌握與經營茶產業發展 | O4.1.1 產業趨勢報告 O4.1.2 營運規劃書 |
T4.1.1 能掌握茶業市場動態,包含品種、栽培管理、製造技術及產銷趨勢等,進行整體茶業經營管理和技術改革與創新。 |
6 (特) | K35 茶葉起源與發展 K36 經營管理學 K37 國際茶業產銷及市場資訊 |
SS03 外部意識 SS13 組織計畫 SS14 創新導向 SS15 策略性思考 |
T4.2 設計分級包裝與定價 | O4.2.1 品評等級報告書 O4.2.2 包裝設計圖 |
T4.2.1 依據品評等級,協助建立茶葉分級統一包裝與識別系統,並依據等級價值、成本與市場趨勢訂定價格。 |
5 (中高) | K02 茶葉檢驗標準 K38 茶葉保存知識 K01 食品(茶葉)包裝標示法規 K39 行銷理論 |
S25 貯藏技術 S26 產品包裝設計 S27 訂價能力 |
|
T4.3 行銷與推廣 | O4.3.1 行銷企劃書 | T4.3.1 根據茶葉品質特色,開發茶產品,結合在地文化資源,進行茶產業行銷與推廣。 |
5 (高) | K40 茶業產銷回顧與展望 K41 產銷履歷標示 K39 行銷理論 K42 消費者行為 K40 茶業產銷回顧與展望 K41 產銷履歷標示 K39 行銷理論 K42 消費者行為 K43 茶藝泡茶理論與原則 |
SS14 創新導向 SS18 彈性思考 SS21 顧客導向 S28 行銷企劃 S29 品牌建立 |
|
T4.4 管理與培訓人員 | O4.4.1 訓練規劃書 | T4.4.1 能依照品評標準流程和指標,根據人員能力等級,設計規劃茶葉品評相關訓練,並給予茶葉相關技術與管理職責之指導,以培訓與提升茶葉品評人員知識及技能,提升工作效率。 |
6 (特) | K10 標準茶葉評鑑作業流程 K14 茶葉感官品評方法 |
SS12 問題解決 S19 茶葉感官品評技術 S30 培訓規劃 |
|
職能內涵(A=attitude 態度) | ||||||
A01 主動積極 A02 正直誠實 A03 自我管理 A04 謹慎細心 A05 追求卓越 A06 勇於挑戰 A07 自我提升 A08 團隊意識 A09 壓力容忍 A10 自信心 A11 彈性 |
||||||
說明與補充事項 | ||||||
● 建議擔任此職類/職業之學歷/經歷/或能力條件:
1.完成國民義務教育或同等學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