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77棟溫室、1.2公頃的王祥宇,是擁有18年歷史的新竹仁和有機農場第二代接班人,面對三年前父親突然離世,剩母親一人管理農場,在農業缺工無解的狀態下,讓原本從事CNC工具機相關工作的他,決定回家撐起父母一手打造的有機農場。過去農場主要是父親進行生產排程、施肥、病蟲害防治、除雜草等田間管理工作,母親則負責採收、包裝、出貨及客服等環節。在務農經驗幾乎為零的王祥宇投入後卻發現,父母秉持著生態環境優先,蟲吃剩的才是人吃的佛系管理,無形中導致農場產能不佳、轉換率低、損耗率高、費時且耗能等環環相扣的問題,許多不符合經濟效益的農場管理模式,在與母親溝通後決定大刀闊斧改革一番。
藉著新竹縣政府提供青年農民各項農業學習資源與交流機會,王祥宇體悟到「品質」是農場永續的關鍵,而「品種選擇」及「數據管理」是穩定生產品質的重要因素。品質管理要素一:品種選擇。因農場生產數十種有機蔬菜,其中奶油白菜、青江菜、羅曼萵苣是仁和有機農場熱銷排行榜前三名蔬菜,其中單「青江菜」就有2-30個品種,須從中試驗適合生產管理面的品種條件,如育苗發芽率高、是否抗病、耐熱、產量高等,再經過消費市場的洗禮,如葉菜梗的大小、水分是否充足、口感脆度……是否符合消費者喜好,逐一篩選出適合市場需求的青江菜品種;也有生產管理面佳,但市場接受度較低的蔬菜,如小松菜的外型及觀感不討喜;黑葉白菜的產能太高、重量重、循環慢等因素,針對不同品種及市場需求逐步調整農場育苗產量,盡量達到符合市場的產銷平衡,降低庫存損耗及銷售的壓力。
品質管理要素二:數據管理。在農場缺工及品質管理需求下,王祥宇積極導入溫室自動監控管理系統,用感知器蒐集溫室內的溫度、濕度、給水量等各項環境數據,以利數據分析管理蔬菜生產流程。蔬菜平均28天轉換一次正是數據管理實驗的循環週期,王祥宇從一部分溫室開始實驗,將其分為三個區域,因每個溫室的進風地方不同,分別給予不同的給水量及給水次數的方式試驗,以自身經驗與品質成果為依據,從過去一早先看雲、風、太陽,現在加上比對空氣溫濕度、土壤溫度濕度及給水量的環境數據調整給水量,逐步找到對於不同溫室內單一品種的最適水量管理,以提高蔬菜良率、穩定品質。
王祥宇開心的分享有機蔬菜管理經,想像不到三年前他還是與農無緣的在外遊子,如今扛著父母打下來的農場基礎,加上自己勇於嘗試新技術的勇氣與毅力,即便接下來將要面對的是溫室擴建及自產自銷的挑戰,相信對於樂觀上進的他而言一切阻力都會化為助力,帶領仁和有機農場一步一腳印開拓科技農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