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登入學員登入 農人新樂園粉絲團 RSS訂閱
食農教育課程及體驗活動
訓練、學習,是成功的必經過程
報名操作教學報名操作教學 線上學習線上學習 關閉選單
[臺南市]用智能數據傳承養殖技術 李政霖推動在地食魚文化
刊登日:111-12-09點閱:1386
李政霖積極將龍鳳智能生態漁場打造成三生漁場

  李政霖笑說,返鄉三年到現在,還不停的在跟父親對抗。不可避免,面對青銀兩代在養殖觀念及執行上的差異,傳統養殖業有如7-11全年無休,需要照三餐關注魚塭外,在下雨、炎熱及寒冬等天氣變化之際,更要加碼巡視,就怕稍不留神,一整年的心血付之一炬。
  過去魚塭繁瑣的工作,都必須靠人力、時間與經驗的累積及判斷,步步為營就為確保收成,李政霖雖抗議父子間的摩擦,但也感念父母早在20幾年前,便以魚蝦貝生態混養的方式,用心經營十餘甲魚塭。父親李龍春民國88年榮獲全國傑出漁民、母親李吳鳳珠93年獲得漁村傑出婦女,成為第一批產銷履歷的先驅者及優秀漁民代表。
  李政霖認為氣候變遷下,養殖環境不斷在改變,靠父母經驗法則,自己很難在短時間內有效融會貫通生態養殖精髓,感念漁業署大力推廣智能養殖設備的補助與導入,他開始蒐集魚塭科學數據,了解水質、溶氧、pH值等各參數變化,並搭配養殖經驗及數據變化的觀察對照,可即時判斷魚塭處置策略。
  過去,天還沒亮父親就喊著要李政霖摸黑巡魚塭,為什麼?不知道!現在透過數據顯示就明白,清晨魚塭溶氧量偏低,需提高造氧功能,不用父親叮嚀也會隨時用手機掌握魚塭的動態,分析數值的變化,是否要啟動水車?是否要下飼料?觀察水色、藻類及魚群食慾的變化再進行微調,借助智能養殖設備的協力運作,讓青銀共創發揮養殖漁業的價值與技術傳承。
  有感臺灣為海島國家,但年輕人普遍不買魚、不識魚、不殺魚、不煮魚,不吃魚,臺灣食魚文化與習慣幾乎消失。為讓漁業能永續發展,吸引更多年輕人願意吃魚,甚至回游漁村地方創生,李政霖積極將龍鳳智能生態漁場打造成三生漁場:生態,天然資源友善養殖;生產,智能科技養殖及加工整合;生活,創造食魚教育、體驗環境,期望建立一個融入大家生活的食魚文化品牌,落實龍鳳智能生態漁場以「生態養、品海味、健康吃」為目標的品牌精神。

臺灣農產品安全追溯資訊網 青年創業及圓夢網 農產品交易行情站 畜產行情資訊網 農業科技產業情報站 117-1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全球資訊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