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登入學員登入 農人新樂園粉絲團 RSS訂閱
食農教育課程及體驗活動
訓練、學習,是成功的必經過程
報名操作教學報名操作教學 線上學習線上學習 關閉選單
[屏東縣]作物青枯病無藥可醫 生物防治露出曙光
刊登日:101-11-19點閱:5098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應用有益微生物,作為作物病害防治資材,經實驗室測試及田間試驗,驚喜發現,對被視為作物絕症的「青枯病」具有相當良好的防治效果,能夠有效降低病害發生率,延緩病勢進展,目前持續進行田間試驗效果評估,同時改進 相關量產及應用技術,可望技轉業者量產上市, 提供予農友,應用於茄科及其他作物青枯病的防治。  高雄場黃場長表示,青枯病是由細菌 Ralstonia solanacearum 引起的 維管束病害,病菌可在土中存活10年以上,病原細菌由根部侵入植株,因青綠的植株快速萎凋逐漸枯死,所以稱為「青枯病」;病菌的寄主植物超過200種, 在臺灣已知會被危害的寄主作物包括:番茄、茄子、甜椒、馬鈴薯、甘藷、蕹菜、草莓、紫蘇、菸草、落花生、薑、蘿蔔、絲瓜、銀柳、洋桔梗、天堂鳥花、火鶴花、蓮霧、番荔枝等; 尤其是茄科作物,如番茄、茄子受害最嚴重,發病初期下位葉葉柄先呈現下垂,而後葉片逐漸萎凋,橫切被害莖,可見維管束組織變成褐色,浸於清水中,會泌出白色菌泥,可作為田間診斷的依據;病原菌可藉土壤及灌溉水傳播,由罹病株感鄰近健康植株根部,高溫多濕季節最適宜發病,目前尚無任何有效的農藥可加以防治,因此,在臺灣地區,是夏季茄科作物生產 最大的限制因子 ,僅能仰賴抗病品種、水分管理、田間衛生及輪作等栽培管理方式加以預防,但因實際施行困難,且效果有限,目前仍是全球茄科作物的「絕症」,經常讓農業專家及農民束手無策。  黃場長進一步指出,高雄場經多方研究,發現應用有益微生物防治作物青枯病, 深具發展潛力,經實驗室測試,再經田間試驗,結果顯示,以複合拮抗菌種簡易發酵液灌注根部,對葉用甘藷及茄子青枯病,都具有顯著的防治效果,當葉用甘藷不處理對照區罹病度達32.6 %時, 處理區僅15.6%;茄子不處理對照區罹病度達48.7 %時, 處理區罹病度僅15.6%,有效降低青枯病發病率達68%,試驗結果令人雀躍。未來將持續進行番茄田間試驗,並評估與確立最佳量產及田間應用技術。  黃場長指出, 生物防治著重預防勝於治療,雖不若農民慣用化學藥劑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應用有益微生物,無農藥殘留及藥害等生態污染問題, 可減輕環境生態的負擔。但 以往大多止於實驗室或溫室小規模試驗,田間成功案例屈指可數;即使在臺灣少數已上市,用於防治其他作物病害的微生物農藥,在田間效果表現也不盡理想,農友接受度不高。此套由高雄場所開發的拮抗微生物資材,目前已進入可量產及田間實際應用的階段,相信於短時間內即可讓農友使用於「絕症病害」防治,邁向農業永續經營的目標。歡迎有興趣的生技業者直接與高雄場黃場長聯繫(08-7389156 )。
臺灣農產品安全追溯資訊網 青年創業及圓夢網 農產品交易行情站 畜產行情資訊網 農業科技產業情報站 117-1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全球資訊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