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在苗栗西湖一處依山傍水的農田正準備收割。黃澄澄的的稻田,隨著清晨的微風擺盪;烏秋、燕子和蜻蜓辛勤的逡巡,伺機捕捉田裡的害蟲。儘管田間偶而能發現長的比稻子高的雜草,但仍不影響結穗飽滿的稻子,或許在經驗老道的慣行農法農夫眼中還不及格,但在張智傑的眼中,這裡就是天堂!
說起張智傑的故事,也是十分峰迴路轉。原本和農業完全沒有交集,身為台商的業務主管,薪水雖然不錯,但出差、應酬樣樣來,為了績效絞盡腦汁、勾心鬥角。適逢父親身體出現狀況,阿傑為了能多陪陪病重的父親,辭掉優渥的工作希望不徒留遺憾。父親過世後,智傑開始思索自己的未來。「這不是我要過的生活!」他說,「我也不需要大富大貴、生活簡單、健康,過得去就好。」遇上農委會準備甄選培訓農業人力,阿傑把握這個機會,花了幾天時間苦讀農業概論,終於讓他以高分錄取,開啟了阿傑的從農之路。而在受訓過程中,班上的許多同學都和阿傑一樣,原先對農業都不懂但卻同樣熱愛自然、認同健康、有機的生活理念,彼此便相約結訓後一起到有機農場實習,未來一起開設一間有機農場。
「有機先生自然農場」就在這樣機緣下成立,但每個成員對有機農業想法不同,有人喜愛設施蔬菜,有人興趣在果樹栽培,而阿傑則希望有更親近土地的栽培方式,於是阿傑選擇離開。在離開有機先生後,阿傑重新思索了未來的從農藍圖。阿傑評估後發現,種植糧食作物是他實踐夢想的最好選擇。「種植糧食作物,是最親近土地,也是對生態很好的農耕方式。」阿傑說,「水田可以讓青蛙、昆蟲以及鳥類居住、覓食,只要輪種得宜,不但病蟲害可以大幅減低,更能減少肥料使用。像今年這塊田在打田、下基肥後,一直到收成都不用再追加任何肥料!」
但要靠糧食生產獲利、長久經營,一定要做出規模經濟,因此以小地主大佃農的方式承租了7公頃的農地成立了「返樸歸真有機農場」,考量耕種面積大請人翻田、碾米將花費龐大成本,因此買了曳引機、碾米機等大型農機具,不但花光了積蓄,還貸了不少錢。
急缺資金的阿傑,找上一群「穀東」,由穀東們認穀,提供農耕所需資金,等收成後,扣除耕種時的成本及穀本,盈餘的七成給阿傑、三成做為穀東們紅利。在穀東們資金的挹注下,解決了阿傑的燃眉之急。而阿傑也選定了西湖龍洞村的這塊地作為穀東稻米基地。「這塊地休耕10幾年了,和鄰田也有一定地距離。上一期剛種小麥,雖然失敗,但也學到不少經驗,現在種米也是第一次,加上要種有機,不少人等著看笑話;另外穀東們的好意,對我來說壓力也很大。」阿傑笑著說。因此阿傑和新加入農場的伙伴:坤倫,兩人便一直戰戰兢兢將壓力轉化為成長動力,小心呵護著眾人們的期望。
有了小麥的經驗,這期稻作收成後,阿傑準備將農地實驗試做大豆。「之前上課有學到水旱田輪作來控制病蟲害,這甲地接下來要試種不同品種的黃豆,希望學到經驗後,以後水旱田輪種方式能上軌道。」現在慢慢累積實力,讓產品的產量跟品質越來越好,未來還打算做出現碾鮮米、鮮米直送的服務,期待阿傑能越做越好,讓更多人吃到健康純淨、用心栽培出來的有機糧食。
對於想從農的民眾,阿傑也建議一定要先參加農民學院課程,瞭解農業各產業經營方式及專業技術。接著可到農場實習,實際參與過農業生產的過程,確定有興趣後再投入,切勿盲目的進入或是三分鐘熱度,要實際體驗過在冷到不行的冬天與熱到不行的夏天下田做事的感覺,也要評估自己體力與身心是否有辦法負荷。等技術跟心態都成熟後,再依自己的規劃投入農業。農委會也提供如小地主大佃農、農業貸款等措施,也是新進農民可善加利用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