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扶持原鄉特色作物,結合部落獨特耕作文化及研發新技術,賦予特色農產業新生命,回復部落傳統農耕文化,106年11月14日至17日於蘭陽分場辦理原民特色作物栽培管理班班,有26位學員完成3天的訓練課程,均表示受益良多。
花蓮農改場范美玲場長向參訓的學員勉勵 ,表示原民農產業為農改場重要的推動業務 ,近年來投入相當多的資源及人力,有效改善部落的農業經營環境,成果豐碩。在場的學員也反映了部落產業輔導及訓練相關建議 ,提供未來辦訓及輔導方向。
此次訓練吸引來自原鄉部落的族人參與,包含秀林鄉佳民部落、玉里鎮高寮部落、南澳鄉部南澳落等,可見族人對自己的農耕文化相當重視,來自佳民部落的太魯閣族田信賜,在自我介紹中表示,農場以黃豆為主要的作物,回想起小時候長輩會種植樹豆、小米,如今已不多見,因此想回復傳統作物,增添農場品項。
此次課程由原住民農業研究室孫正華助理研究員規劃,三天教授內容以原住民特色作物為主,包含特色香料作物、小米、紅藜、油茶、葛鬱金、樹豆等,一一介紹給參與的學員。除了介紹各特色作物品種、栽培技術外,另安排各別作物的土壤與肥培管理、病蟲害防治等課程,整體課程融入友善耕作,貼近部落尊重土地環境的理念。室內教授課程外,亦特別安排學員戶外實作的課程,針對保種及繁殖進行實務操作,強化特色作物延續生命的技能。
農改場的研究人員不僅傳遞重要的技術及利用價值,增進基本生產技能外,同時連結作物與市場關係,亦針對富含營養的價值,介紹未來市場潛力與趨勢,提高學員種植意願。三天介紹了許多原民作物,期望學員依當地的條件,選擇幾種適宜的品項種植,或是與講師討論適合開發的種類,作為部落新的產業生力軍。
三天的訓練一轉眼就過去了,除了不捨要離開外,個個學員把握機會,和其他學員留下連絡方式及LINE群組,成為農業未來相互扶持的伙伴。在座談會時,學員也回饋本次訓練未來開課的建議,並在頒贈結業證書後,結束了三天學習之旅,大家相互珍重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