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登入學員登入 農人新樂園粉絲團 RSS訂閱
食農教育課程及體驗活動
訓練、學習,是成功的必經過程
報名操作教學報名操作教學 線上學習線上學習 關閉選單
[臺中市]從廢棄到黃金:稻稈餵羊,打造永續新農業
刊登日:114-10-08點閱:28
稻稈粒狀芻料調製,提升其飼養價值並促進農業副產物資源循環利用

  隨著循環農業永續發展,農業副產物再利用成為環境友善新模式。農業部畜產試驗所(以下略稱畜試所) 將稻作收割後剩下的稻稈資源化再利用,經過處理製成可長期保存的青貯料以及粒狀芻料,用於餵養牛羊等反芻動物,適口性佳,價格也相較進口草料低,不僅提升稻稈多元化應用,也減輕農民在稻作收成後的處理負擔及焚燒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

  畜試所黃振芳所長指出,臺灣的廢棄稻稈每年約有150萬公噸,是相當龐大的農業剩餘資源,常見的稻稈處理方式包括現地處理,切碎後將其均勻撒佈田間再翻埋入土中增加土壤有機質,亦可透過堆肥方式製成肥料。由於稻稈富含結構性碳水化合物,可提供動物所需之纖維,近年來畜試所投入稻稈飼料化調製研究,將稻稈處理後供做反芻動物飼糧,提升稻稈循環再利用,研究結果顯示發酵稻稈可以做為良好的閹公羊及泌乳羊飼糧原料。此外,稻稈青貯料加入鳳梨皮渣也可作為泌乳牛飼糧原料,不會影響泌乳牛採食量與泌乳性能。

  隨著飼料調製的多元化,畜試所也將稻稈製成粒狀芻料餵飼羊隻,適口性試驗顯示接受度高,對羊隻的生長無不良影響。稻稈粒狀芻料生產成本初估每公斤約10-12元,價格相較進口草料每公斤約13-15元來得低,儲存及運輸都相對方便,有望逐步取代進口草料,降低飼養成本,未來再搭配自動化餵飼系統,更能達到省工節時,有效提高牧場經營效率。

  稻稈飼料化能有效落實「資源零浪費」的目標,協助農牧產業創造雙贏,未來若能結合在地產業,建立完善的收集、處理與供應體系,將可進一步提升農業整體競爭力。隨著國際飼料價格波動加劇,稻稈飼料化不僅是一項技術,更有望讓稻稈從「廢棄物」轉型為「黃金飼料」,成為環保與經濟兼具的解方,為臺灣羊隻飼養開啟新的契機。

臺灣農產品安全追溯資訊網 青年創業及圓夢網 農產品交易行情站 畜產行情資訊網 農業科技產業情報站 117-1
TOP